在《礼运大同篇》里,提到“选贤与能”四个字,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它指出了企业在“招兵买马”时,要遴选有品德、有才干、有智能、有执行能力的人来做事,这种人纔能为企业“招财进宝”。 “贤”就是要有“智能”,要有“度量”、要有“愿景”、要有“亲和力”、要有“职业道德”;“能”,用现代流行的管理术语而言,就是指“核心职能”(core competency),例如具备工作“经验(历练)”,即能把企业“愿景”转换为“政策”,并加以完整“规划”、细腻的“设计”和有效的“执行”,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贤能兼备,才能实现“得人者昌”、“得人者旺”,成就万世不朽的伟业。 知人知面不知心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在遴选人才时,唯一的法宝是依赖面试时探讨应征者的“学历”与“工作经验”,作为甄试、决定取才的依据。但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记载着:“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秤一秤,然后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知道长短;什么东西皆要经过衡量及考虑,然后才知道他的轻重,人心更加是如此。)所以,要了解一个人才的“贤”或“不贤”,“能干”或“不能干”,绝非仅靠个人学经历将它拿来“权”、“度”一番,就能评量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加入经营的团队一起来“干活”,而必须藉由科学化,且具有信度与效度的多样化的人才评量工具“因才施测”,避免“知人知面不知心”,录用“非我族类”的人,而后“带枪投奔”敌营,不然被同业讥笑为“人才培育加工厂”而懊恼不已。 人才测评不同于算命 人力资源部门为有效选拔、考核、开发和调配人才,为每个职位都订制了诸如学历、文凭、工作经验等硬性规定(工作说明书),但往往却是隔靴搔痒,无法触及到个人的内在素质,尤其二十一世纪被标榜为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值钱的生财工具已由土地、设备、资金,转移到个人拥有与众不同的“职能”条件上。统一企业董事长高清愿先生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有德无才,其德可用;有才无德,其才不可用。”品性、操守、亲和力……这些“德”极端重要,一个人如果才有所偏,别人可以辅助他的不足,如果德有所偏,无法补救,还会误了大事。企业如何找到“可靠”、“忠诚”、“有操守”、“有创意”的员工,除了靠传统的面谈方法外,借重以现代心理学、管理科学为基础的人才测评方法来“量身订制”人才,已成为众所推崇的人才选拔、考核及调整职位的新型参数。 人才测评不同于算命,它是集心理学、管理学、测量学、行为科学、系统论和计算机科学等为基础的一种科学性的对人的素质进行系统化、客观化、标准化的评价分析。 它对人的知识水准、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兴趣)倾向、发展潜能等素质进行综合测评,为企业在招聘、选拔、培养接班人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简言之,人才测评是指采用一套科学的方法,用于确定特定人员工作适应性标准的客观判断程序。就企业而言,人才测评技术可全面地了解人的素质,从而做到因事择人,人与职务匹配,人与组织匹配,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人才测评的目的与功用 人才测评的目的,在于企业招聘、选拔、晋升、考核和培养各类人才提供科学的依据。经过测评,企业就能获知一个人才在他拥有的学历、文凭等光环背后,是否真正能适合某个职位;个人也可由此加深对自己个性以及从业潜力的了解,找到职业人生定位。 专业性人才测评在企业中具有多种的用途,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组织诊断 对企业组织目前的管理问题,透过人才测评找出原因,并进行诊断和分析,例如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状况评价、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潜在人才的识别、企业人力资源改善及发展建议、企业文化的适应,绩效问题等。 (2)人事甄选 当企业需要从外部招聘人才时,根据职位需求,可以通过人才测评来掌握应聘者的素质,使出类拔萃者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然后择优录用。
(责任编辑:长江人力) |